东莞市益鸿文具有限公司

全国客户统一服务热线:

0769-89067200

Banner
首页 > 行业知识 > 内容
行业知识

热点!“一枚印章”管到底 南通审批大提速

编辑:东莞市益鸿文具有限公司时间:2018-10-18

一枚印章”管到底 南通审批大提速

去年推出的“不见面审批”,其内涵除了“网上办”,还包括集中批、联合审、区域评、代办制等。

群众叫好、企业点赞的“不见面审批”,其背后是政府的自我革命。2015年8月,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步早的南通,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依法设立行政审批局,全市9个县(市、区)同步设立行政审批局,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。

投资建设和市场准入两大领域的审批事项,从原主管部门剥离,集中交由行政审批局审批。主管部门负责“管”——投入制定标准、政策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。这种制度设计,直指审批时间长、中介服务多、盖章多、收费多、材料多等社会“痛点”,阻力再大,也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下去。

在南通市本级,上述两大领域的审批主体由15个变为1个,审批处室由26个减至4个,审批人员由134名精简为43名,审批节点减掉411个。审批流程再造,申报资料经由网上平台在审批局内部共享、流转,使得审批效率大大提高。

2016年5月,李克强总理肯定南通“一枚印章管到底”的改革实践。省编办审改处处长李军国介绍,至去年底全省有5个设区市、17个县(市、区)、27个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,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13个设区市落地。

除集中审批,南通还先后推出代办帮办、网上联合审图、预审服务、区域能评环评等配套措施。多措并举,该市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审批,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办结渐成常态,较“50个工作日”的省定标准提速40%。

打通信息孤岛,深化“不见面”

“不见面审批”如何持续深入?除了体制机制革新,南通还将数据体系作为重要支撑。

去年12月,南通明确提出“打造智能化政务,建设服务型政府”,“不见面审批”是工作重点之一。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提出:“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底层架构,创新政府服务方式,提高审批、监管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,努力建设公开、高效、便捷的服务型政府。”

此前一个月,南通已成立全省首家大数据管理局,其使命是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,打通信息孤岛。具体而言,一是“打底”,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,建好基础数据库;二是“对外”,开发面向群众、包含审批服务的“我的南通”APP;三是建立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和审批执法服务监管平台。涉及政务服务和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部门数据,今后都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共享,6月底前,市级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将接入此平台。审批执法服务监管平台上,市县两级联动审批,审批、执法、服务和监管数据将全部留痕。

“28个省份、350余批次考察组到南通交流,推动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深入。”南通市编办主任陆国强说,“我们今年将紧抓重点领域,在流程优化、全城通办、拓展延伸上发力。”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”等“放管服”目标备受关注。“我省去年推出的‘不见面审批’,就抓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‘龙头’,相关审批时间远远少于全国平均,基本实现‘3550’的改革目标。”省编办主任俞军说,今年我省将加强“不见面审批”的标准化、规范化,并通过大数据共享等措施来深化改革。省编办将总结、推广南通等典型的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,使“不见面审批”成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,成为江苏改革的名片。

圣诞节印章套装